close
台灣民間信仰並不民俗!他是台灣人的宗教信仰
作者:小凱 照片:楊崖濱、馮婉婉、網路媒體
定要用民俗來形容台灣民間信仰嗎?為何台灣民間信仰老是要跟「民俗」掛上等號?
你們不覺得「民俗」這兩字很刺耳嗎?我個人覺得挺刺耳,所以,我一直用「台灣民間信仰」,上次我朋友跟我提到「民俗信仰」,我也立馬糾正他,幸好沒被他K死。

19686372_1607317219281221_1020413442_o.jpg

讀國小的時候,家族供奉的神明是神聖的,讀國中到大學這段時間,我離台灣民間信仰愈來愈遠,在台北的我,站在西方的角度來看我阿公阿嬤阿爸阿母的信仰,我覺得他們都沒跟上時代的腳步,但是,我去了日本後,我發現到日本的神道教在日本人心中是神聖的,我在上野公園看展覽的時候,我發現了在公園中的神社及佛寺,回來台灣後,我才開始警覺到台灣是怎麼了?怎麼會離信仰及文化愈來愈遠呢?住在台灣的人,怎麼選擇不同的信仰後,就開始輕視原本屬於台灣的信仰及文化,即使改信別的宗教,我也希望你們能尊重台灣信仰。
 
 
平平是宗教,別人的宗教儀式是拿著香甩來甩去就沒事,我們的宗教是拿著香拜來拜去就要被嫌來嫌去,我們就被叫做「民俗」,而且,還會被批評是在製造空氣污染,為何,西方宗教的焚香儀式就叫「宗教儀式」,怎麼差那麼多啦。尤其,當我看到同為台灣人組成的政府及環團以幾乎火力全開的方式來污名化台灣民間信仰時,其實,我心裡真的挺難過的,我覺得我們都是台灣人耶,為何要輕視台灣本地的信仰呢?我不懂為什麼......
分享一張來自翡翠新聞的照片,這是西方宗教中正在進行宗教儀式-提爐儀式。
 
 
民俗學,到底什麼是民俗學?為什麼評論台灣民間信仰的人,都會掛上「民俗專家」呢?我們為何從來不正面來思考這個問題呢?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宗教儀式一定要跟民俗扯上邊,當然,還有另一個名詞叫「風俗習慣」,說真的,這個名詞也沒有好到那去啦。民俗觀點是站在民俗面來詮釋台灣民間信仰,但是,畢竟民俗學是外國人的理論,那是西方理論,若是依他們的思維來看台灣民間信仰時?那等於是用西方流行道德標準來衡量台灣了,台灣相對於西方國家,我們是那麼小的地方,用西方的標準來看台灣,這真的不是一個很公平的事。
 
我記得英國統治香港時,英國對於香港的做法,若是以西方的思考方式,應該是以文化相對主義的方式來對待香港,香港也有跟台灣類似的民間信仰,在英國統治香港這段時間,香港的民間信仰並沒有消失,這一切都得感謝英國在西元1928年於香港成立的華人廟宇委員會,至今,香港的民間信仰還是存在香港,即使香港也有進行空氣質數防治策略規劃,也沒有把廟宇列入在空污管制中。
分享一張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的圖片

poster_output.jpg

台灣為何一直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來肯定自己?一定要因為「通靈少女」的熱映後,才會突然感覺到「台灣民間信仰」的存在呢?
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我們明明有值得榮耀的信仰及文化,但是,我們卻得透過國外的觀點來肯定自己嗎?
民俗學是來自歐洲的學術理論,不知是來自英國還是德國的學者發明,總之,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啦,我們要國際觀一點,先來介紹民俗學的英文是Folklore,作為一門科學來看,可以直譯成「關於民眾知識的科學」。這樣的解釋民俗學,可能大家覺得好像還過得去喔!
 
但是,換個方式,你今天評論基督教或是天主教,你會自稱自己是「民俗專家」嗎?我想一定會被一群基督徒給公幹到哭死。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著對西方宗教的信眾說他們的宗教儀式是民俗或風俗習慣,我可以很肯定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那你一定覺得被稱為「民俗」或「風俗習慣」好像並沒有不好,我當初也是這麼認為,沒辦法,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國民教育。你們覺得祭祀有應公或是掃墓祭祖等,是算風俗習慣嗎?
 
 
我們從小就透過國民教育不斷洗腦,所以,對於原本就該屬於我們信仰的宗教儀式,我們就非常習慣地認為就是「民俗」或「風俗習慣」。我不知道為何我們國民教育會是這樣來教導我們下一代,我們選出來的民意代表,難道都沒有替我們做好把關嗎?
 
 
打了這麼多的文字,當我們面對一些輿論時,我們都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一些民俗專家評論「台灣民間信仰」的種種時,我們聽到的時候,明明打從心裡就覺得這些說法就是很奇怪,但是,都只能私下靠北而已。這就是台灣人的特質吧,哈。明明心中有不滿,但是,考慮了太多,不敢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張新聞照片翻拍自聯合報
 
像之前的舉手護喪啊,前幾天的路祭啊!一直到今天的「減爐不會對神明不敬」這些說法,怎麼都沒有一個宗教人士出來靠北這些民俗專家呢?

民俗專家表示「減爐不會不敬」!不好意思,你說錯了!
「爐有爐神」,你今天禁掉「爐」,就是趕走「爐神」!

那麼到底什麼是「民俗學」?他有一個特點就是「被視為「無文化」的人們的文化。」,有看懂嗎?就是「無文化」。
我引用台灣學者林惠祥在「民俗學」這本書提到的一段話「 包含傳統信仰、慣習、故事、歌謠、俚語等流行於文化較低的民族或保留於文明民族中無學問階級裡面的東西。」
 
照片取自於蘋果日報
 
我寫到這邊,你們有沒有突然覺得心中有點想靠北了嗎?也難怪「掃墓祭祖」是被視為「風俗習慣」了,也難怪我們偉大的政府對我們民間這些行為快看不下去了,派出環保署準備花2.1億進行「改善風俗習慣」了。
我說到這邊,你們有沒有開始覺得「民俗」這字眼有點刺耳了嗎?如果沒有的話,我也認了,哈。
 
臉書社團:捍衛台灣宗教自由、臺灣民間信仰文化交流社團
臉書粉專:小凱純分享 Taiwan、捍衛台灣宗教自由、全國民間信仰產業發展委員會
Youtube:小凱純分享 Taiwan
蝦皮拍賣:小凱美妝
 
arrow
arrow

    小凱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